201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在山東濟南召開

發布者:發布時間:2017-11-30浏覽次數:440

2017年11月13-14日,201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在山東濟南隆重召開。本屆年會以“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制造強國”爲主題,精彩的主旨報告及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1000餘名機械科技工作者參加。
11月14日上午,在濟南南郊賓館藍色大廳舉行了隆重的年會開幕式、頒獎典禮和主旨報告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院士,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yuán)會副巡視員(yuán)張忠軍,山東省科協黨組成員(yuán)、副主席于洪文出席開幕式并緻辭。出席會議(yì)的還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楊學桐,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監事長宋天虎,常務副理事長張彥敏,副理事長郭東明院士,副理事長兼秘書(shū)長陸大明,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shū)記王英龍,山東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林江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會員(yuán)、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卓永财,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及獲獎者代表。
開幕式及頒獎典禮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彥敏主持,李培根理事長等領導和嘉賓頒發了2017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第七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第七屆綠色制造科學技術進步獎、2017年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最佳創新創意獎和2017年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獎。
開幕式及頒獎儀式後,舉行了主旨報告會。主旨報告會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主持。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王飛躍教授做《平行制造:新時代智能制造的換道超車之路》的報告。報告首先讨論新時代智能技術對社會經濟體系的變革性影響,以及對制造技術的革命性沖擊。報告認爲,新一代的制造系統必須完成從“大定律、小數據”的牛頓生産向“大數據、小定律”默頓制造的範式轉移,集制造的描述智能、預測智能、引導智能爲一體,從工業互聯網轉向工業智聯網,實現(xiàn)知(zhī)識自動化和平行智能制造;從基于CPS的工業4.0提升到基于CPSS的智能産業工業5.0,創立智能制造的新直道,實施換道平行超車,最終邁向按需制造綠色生産的社會制造體系。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機器人分會主任委員(yuán)、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做《共融機器人》的報告。報告分析了國際機器人研究前沿與發展趨勢,指出新一代機器人是(shì)能夠與作業環境、人和其它機器人之間自然交互,自主适應複雜(zá)動态環境和協同作業任務的共融機器人。共融機器人的特征是(shì):具有剛—柔—軟耦合的柔順靈巧結構,能夠保證與人和環境交互時的順應性;具有多模态感知(zhī)與認知(zhī)功能,能夠精确理解作業環境和人的行爲意圖;具有分布自主與群體協作能力,能夠實現(xiàn)多機器人在結構和功能上的互補互助。報告總結了共融機器人在結構、傳感和控制方面面臨的挑戰、科學問題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展望共融機器人在高端制造、醫療康複、國防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生産工程分會主任委員(yuán)、大連理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做《高性能精密制造的發展》的報告。報告認爲高性能零件的性能與零件的幾何精度、結構、材料等多因素密切相(xiàng)關,往往呈非線(xiàn)性甚至相(xiàng)互耦合關系,采用傳統工藝進行加工制造十分困難,難以滿足該類零件的精密(含超精密)制造要求。報告從高性能零件的需求和應用出發,提出并闡明了高性能零件的特點、分類及各自内涵,并針對七類高性能零件,介紹了加工制造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存在的難點和核心問題,解決途徑和發展趨勢。
2017年年會還舉辦了制造業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綠色制造科技成果交流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論壇上銀優博論文交流會、第七屆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頒獎典禮、“電液控制技術智能化及創新應用”學術報告會、《機械工程學報》首屆高影響力論文評選暨2018年重點刊登方向發布會等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
年會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摘自《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網站》)